皮革废水处理中的难点不是铬,是氨氮、总氮和氯离子等,其中氨氮是国家‘十二五’重点约束指标,压力很大,国家的重视,那么皮革废水处理用聚丙烯酰胺发展将会得到扩展。由于皮革行业加工的原料皮中蛋白质含量高,形成高浓度有机废水,异味大;加之染色工艺后,产生的废水色度较高,处理工艺复杂、达标排放难度大;曾经的小皮革作坊违规排放更是加重了行业污染重的印象。
由于制革是对胶原纤维——蛋白质的加工过程,大量的皮蛋白被水解,随着废水中蛋白质的氨化,废水氨氮浓度迅速升高,有时候甚至出现废水越处理氨氮浓度越高的现象。另外,制革脱灰和软化过程中要用到无机铵盐,导致大量氨氮产生,而从成本和使用效果来看,目前还没有可以完全替代无机铵盐的脱灰剂。
过去,氨氮的处理没有引起行业重视,在污水处理技术设计中往往被忽视,因此,目前行业企业采用的污水处理系统中氨氮去除率普遍较低,有效去除氨氮的成熟技术不多。氨氮去除率多达到80%左右,脱氮处理后废水中氨氮的浓度在60mg/L~120mg/L之间,很多从生皮开始加工的制革企业排放的废水氨氮浓度过100mg/L。
有效去除皮革废水中氨氮和总氮成分从技术角度看是很大的难题。目前,处理需要较长的停留时间,需要扩大已有污水处理系统的容量,要增加占地面积,这对很多占地本已拥挤的企业来说困难较大。另一个难题是氨氮的处理过程中受温度影响很大,当温度低于12℃时,硝化/反硝化处理中的生物菌会受到很大影响,从而导致处理效果不佳;当温度低于5℃时,生物菌则基本失去活性。另外,在培养生物菌时,也存在不稳定的现象。
皮革废水中氨氮和总氮处理的难题体现了工业废水处理的另一个“通病”——技术水平有限。从目前掌握的技术水平看,国内很多工业废水的处理在实际上很难达到现行严格的标准,也许检查时能“应付”,但是不能真正的长期稳定运行。
皮革废水中氯离子的处理技术水平同样需要提高,现在处理氯离子使用的是膜技术。一方面,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原料皮的加工使废水中钙和油脂等含量高,这些成分对膜的损害很大,导致膜的使用寿命缩短,需要经常更换。而更换膜的成本往往很高,对企业来说压力很大,因此,氯离子处理执行起来的困难也很大。从目前情况看,可行的是通过清洁生产技术或使用绿色化学品以降低废液中氯离子含量。
目前来说,皮革厂用聚丙烯酰胺效果较好,也可用聚合氯化铝和聚合氯化铝铁!详情根据水质而定!
|
|
巩义市乐邦水处理有限公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