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类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肉类加工业也随之迅速发展。然而,肉类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悬浮物和氮、磷等污染物,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此,如何高效处理肉类加工废水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聚丙烯酰胺(PAM)与聚合氯化铝(PAC)作为两种常用的水处理剂,在肉类加工废水净化中展现出了显著的效果。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两种药剂在江苏肉类加工废水净化中的应用原理、优势以及实际案例,为相关企业提供参考。
一、聚丙烯酰胺与聚合氯化铝的特性
1. 聚丙烯酰胺(PAM)
- 特性:聚丙烯酰胺是一种线型高分子化合物,因其分子链中含有酰胺基团,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较高的分子量,使其在水处理中表现出优异的絮凝性能。根据其电荷性质,可分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三种。
- 作用机制:PAM通过吸附架桥作用,使废水中的微小悬浮颗粒聚集成较大的絮体,从而便于沉降或过滤去除。同时,它还能降低废水的浊度和色度,提高水质的清澈度。
2. 聚合氯化铝(PAC)
- 特性:聚合氯化铝是一种无机高分子混凝剂,具有投加量少、效率高、沉淀快、适应性强等优点。它在水处理中主要起到电性中和作用,使废水中的胶体颗粒脱稳并凝聚成较大的颗粒。
- 作用机制:PAC在水中溶解后,会产生大量的正电荷,这些正电荷会与废水中的负电荷胶体颗粒发生电性中和反应,从而使胶体颗粒失去稳定性并凝聚成较大的颗粒。随后,这些大颗粒会通过沉淀或过滤的方式从废水中分离出来。
二、在肉类加工废水净化中的应用
1. 预处理阶段
- 调节pH值:肉类加工废水通常具有一定的酸碱度,为了确保后续处理效果,需要先对废水进行pH值调节。一般来说,将pH值调节至中性或弱碱性有利于提高PAM和PAC的处理效果。
- 筛分与过滤:使用格栅或筛网去除废水中的大型固体杂质,如碎肉、骨头等,以减少后续处理单元的负担。
2. 混凝反应阶段
- 投加PAC:向调节好pH值的废水中加入适量的聚合氯化铝,通过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并混合均匀。PAC会迅速与废水中的胶体颗粒发生电性中和反应,形成较大的絮体。
- 加入PAM:在混凝反应后期,加入适量的聚丙烯酰胺溶液。PAM会通过吸附架桥作用,进一步增强絮体的稳定性和沉降性能,使絮体更加紧密和易于分离。
3. 沉淀与分离阶段
- 沉淀:经过混凝反应后的废水进入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在重力作用下,絮体会逐渐沉降到池底形成污泥层。
- 固液分离:采用压滤机或其他固液分离设备对沉淀后的污泥进行脱水处理,得到干污泥饼以便进一步处置或利用。同时,上清液则作为处理后的清水排放或回用。
三、优势分析
1. 高效性
- PAM与PAC的结合使用能够显著提高肉类加工废水的处理效率。两者协同作用,既能快速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又能降低废水的浊度和色度,使出水水质达到排放标准或回用要求。
2. 经济性
- 相较于其他单一处理方法或组合工艺,PAM与PAC的组合工艺具有更高的性价比。两者均具有较高的处理效率和较低的投加量,从而降低了处理成本和运营费用。
3. 环保性
- 该工艺不仅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减少环境污染风险;还能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如作为肥料或燃料),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四、实际案例分析
1. 某江苏肉类加工厂废水处理改造项目
- 项目背景:该厂原有的废水处理系统存在处理效率低、出水水质不稳定等问题,难以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为此,决定对废水处理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 改造方案:采用PAM与PAC相结合的工艺对原有系统进行优化升级。具体包括增设混凝反应池、沉淀池以及相应的加药装置和控制系统等。
- 实施效果:改造后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处理效率大幅提升至95%以上;出水水质稳定达标排放标准;同时实现了水资源的部分回用和污泥的资源化利用;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环保投入和运营成本。
综上所述,聚丙烯酰胺与聚合氯化铝在江苏肉类加工废水净化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和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和应用这两种药剂的组合工艺,可以有效解决肉类加工废水处理难题,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局面。
|
|
巩义市乐邦水处理有限公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