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酰胺厂报道污水处理厂水价上涨背后的秘
发布时间:2021/10/18 11:31:14 浏览次数:38
污水处理厂一个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行业,也是一个资本密集、近乎垄断的行业;这个行业有综合毛利率高达60%的上市公司,也有屡遭质疑的市政工程。
就在不久前结束披露的上市公司2011年半年报显示,许多行业业绩不俗,高毛利、高利润引市场追逐。在这些行业中,却有一个这样的行业:一个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行业,也是一个资本密集、近乎垄断的行业;这个行业有综合毛利率高达60%的上市公司,也有屡遭质疑的市政工程,甚至充斥着堪称“中国最复杂价格”的水价之争,这就是污水处理行业。
污水处理公司处于行业产业链的下游,2011年中报显示,从事污水处理运营的上市公司毛利率大多在40%以上。以洪城水业为例,今年上半年由于污水处理业务量增长,公司综合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24%提升至40%,创近年新高。但事实上,与自身增长能力很强的公司不同,污水处理上市公司的高毛利率并不来自主营业务,而是大多得益于政府补贴。来自业内的质疑是,持续依赖政府补贴的企业是否有竞争力可言?
一般一座生产经营期为20年的污水厂,理论上计算前2年~3年肯定亏本,3年~7年是成本回收期,第7年才有可能开始盈利。但她同时强调,这个计算结果是基于“理想的”成本控制前提。
聚丙烯酰胺厂家认为:对于上市公司来说,上调水价毫无疑问是助推公司盈利水平的“利器”。虽然相关部委明确表示,水价改革要优先提高污水处理费,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盈利。污水处理厂大多带有行政色彩,往往易陷入亏损——补贴的恶性循环,提价并不具备持久性,一旦达到临界点,不同企业的盈利能力完全取决于对成本的控制能力和新业务的开拓能力。虽然通胀条件下,污水征收费上涨是趋势,但提价带来的高增速不可能在每个公司身上出现,一些地方政府的水处理结算价可能会下降。